人工智能实训区、工业机器人实训区、智能网联汽车应用技术实训区、焊接实训区、数控加工中心实训区……3月19日,在位于宜宾高新区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一个个配备先进教学设备的实训区,近800名学生正在此进行专业课程学习。
据了解,该基地是宜宾高新区与宜宾市职业技术学校(宜宾技师学院)共同建设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占地99亩,是一个集教学、实训、生产、培训、评价、大赛、大师工作室、创业孵化和企业服务等为一体的产教融合综合体。
在这里,学生不仅每天都有实训课程,还有许多知名企业的技术名师“手把手”教学。“放松,手一定要稳。”在焊接实训区的教学课堂上,方宝红正把自己30多年的技能和经验“手把手”传授给学生。方宝红是中核建中宜宾核燃料原件有限公司一级焊工,先后获得“四川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第一名”“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我从一名企业工人到学校教师,参与校企合作项目一年多来,带出的100多名学生已经成为各大用工企业的技术人才。”方宝红说,“能把技能在课堂上教给学生,我非常有成就感。我们的教学课程针对性强,希望学生能真正学到一技之长,有出路,有更多就业机会。”
“这是我们设计制作的一个动漫头盔,已经销售很多单。近一年来,我们已经有了9000元左右的收入。”在实训区域,宜宾市职业技术学校信息工程系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高级技工班)2021级学生、学生自主创业项目“阿轩创新工作室”的负责人李富林高兴地展示他和同学们的创业成果。
据李富林介绍,通过在校学习和实践,工作室的同学已经掌握影视制作、视觉设计、编程开发、计算机技术等多领域技能,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项目中,形成成熟的专业能力。他们一边学习一边创业,不仅自行设计制作的道具产品有了稳定的订单来源,还有了剪辑后期经营订单,在社交平台开设的账号也收获超2万名粉丝。
据介绍,基地已经真正实现把人才培养融入现实生产场景,可以说是打通了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最后一公里”;通过以基地为载体,实现学校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据了解,接下来,基地将引进更多头部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成长型企业,把职业技能标准、技能大赛内容植入人才培养过程,让学生勤学苦练,强化技能,为企业精准培养更多技能人才。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