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省宜宾市职业技术学校,今天是
目录
学校动态
宜宾市职业技术学校:以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改革
来源:宜宾市职业技术学校 发布时间:2025-03-20 访问量:
      长期以来,“没前途”“混日子”是很多人对职业学校的刻板印象。随着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各行各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职业教育即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春天。

3月19日,记者实地探访了宜宾市职业技术学校(宜宾技师学院)。

这所由原宜宾市商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宜宾经济校、宜宾第二师范学校、宜宾市工业技工学校和宜宾市粮食技工学校合并设立的职业学校,在近年来,办学综合实力、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能力及社会影响力大幅提升。学校被评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第一批示范性技工教育联盟(集团)、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会改革试点院校、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校、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建设院校、四川省三名工程五星名校、四川省首批信息化标杆学校、四川省“三全育人”典型学校、首届四川省美丽校园、四川省高技能人才培育先进集体、四川省技工教育表现优秀单位、四川省技能大赛集训基地。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该校构建的现代职业教育育人新格局密不可分。而促进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则是该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职教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

宜宾市高新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便是该校整合政、企、校、研资源,以需求导向、项目驱动,市场化运作的一个集教学、实训、生产、培训、评价、大赛、大师工作室、创业孵化和企业服务等为一体的产教融合综合体。这个占地99亩,建筑面积6万余平方米,总投资5.7亿余元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极大地推进了该校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李富林是该校信息工程系人工智能专业2021级学生。去年9月,他与三名同学一起在基地成立了“阿轩创新工作室”(学生自主创业),主要开展漫展Cosplay道具、3D打印零件、手办工艺品、道具建模、工业建模制作及网站开发。
“学校非常支持我们,还专门在基地给我们划了一小块区域。”李富林告诉记者,工作室成立以来,已经接到了9000元左右的订单,目前手上还有一部分订单正在制作过程中。
     谈到对未来的打算,李富林信心十足:“我们工作室成立才半年时间,现在已经有很多回头客了,以后肯定还会有更多志同道合的同学来加入我们,(工作室)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记者了解到,该校现有学生10000余人。为解决教材内容滞后于行业技术发展,文化课与考纲匹配度不理想,专业课程与企业生产实践脱节等现实问题,该校把职业院校的概念延伸到行业企业和整个社会,把人才培养与现实生产高度融合,把教学课程转化为现实场景、技能标准的知识模块,把人才培养标准定位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学校价值目标,把学生自信、自立融入培养全过程。
     目前,该校设有智能制造、信息工程、汽车工程、文化旅游、现代服务、烹饪、学前教育、人文教育8个专业系,开设预备技师(等同于本科)、高级工(等同于专科)、中级工和中职不同培养层次专业30余个。这些专业课程,在专业教学上,不但有学校优秀的文化课、专业课师资团队作支撑,还有担任实践教学的宜宾各行各业专家、各大知名企业高级技术人才,真正把人才培养融入了现实生产场景,把职业技能标准植入了人才培养全过程。

“放松放松,手一定要稳。”记者在高新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看到方宝红时,他正在手把手的教学生焊接技术。
方宝红是中核建中宜宾核燃料原件有限公司一级焊工,先后获得四川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第一名、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我很喜欢这些孩子,很刻苦,所以不管是不是规定的上课时间,一有空我就过来,看到他们学得好我也高兴。”他告诉记者,“每一节课我都会提几个问题,答对了我就自费给他们发个小小的红包,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去年,我带着他们参加在自贡举办的四川省技能大赛焊接技术赛项比赛还得了二等奖,前年也得了第二名。”
      在基地至今,方宝红教出的100多个学生已经成为了各大用工企业的技术人才。


高新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是该校产教融合发展的重大成果。记者了解到,在融合发展过程中,该校还探索构建了“五育融合四化育人”工作模式,以20个主题教育为载体,以“主题化、课程化、自主化、学分化”的形式全面推进实施;培养服务乡村振兴的“后继者”,让农村学生从参与家庭生产增收致富入手,帮助学生成长为懂技术、善经营、留得住的新农人,为丘陵地区探索可持续的乡村振兴路径提供人才支撑和模式探索。目前,除了高新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该校的3个农业基地也已经投入使用。


来源:法治四川


招生报名热线

0831-2381084